COOC洞察 | 躬身入局,拥抱“碳中和”时代

导语:COOC中海商务与您一起,积极响应双碳目标,携手共创美好未来。

“碳达峰”、“碳中和”怎么突然就火了?

2020年9月22日,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,中国向世界承诺: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,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,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,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。

这是中国在巴黎协定之后第一个长期气候目标,之后的半年里,“双碳”被连续6次阐述强调。

 一时间,双碳持续热度持续不减,上至中央指示,下至茶余饭后谈资,引发全民热议。


 

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,“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”写入了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;

202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,首次在会议报告中提出,要将“做好碳达峰、碳中和工作”作为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;

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中,“双碳”工作多次被提到…… 


 作为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高质量发展的一大“风向标”,“双碳”的本质和意义是什么?我们又将如何实现?

如何理解碳达峰、碳中和?

基本释义:
碳达峰(emission peak):到某一个时点,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,之后逐步回落。我国承诺2030年前,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,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,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。
碳中和(carbon neutral):企业、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,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、节能减排等形式,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,实现二氧化碳“零排放”。


碳达峰不等于能耗达峰

碳达峰≠能耗达峰
关键在能效

二氧化碳排放不是人类操纵的结果,而是社会发展、转型的综合性指标。
观察全世界主流发达国家的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,大概可以分为四个时期:工业时代-转型时期-消费时代-碳达峰。

英国的碳达峰之路

根据英国CarbobBrief汇总的数据,英国2019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3.54亿吨,降至1888年的水平

①1910年以前,工业化和城市化齐头并进,制造业的无限扩张引爆二氧化碳排放,大工业化、高速城市化引发飙升的碳排放规模;
②1910-1950年,从工业社会转型为消费服务社会,工业实体排放的二氧化碳规模一路下滑,消费品制造和消费活动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快速上升,一增一减形成抵消,总体二氧化碳排放大致维持稳定;
③1950-1980年,消费服务快速增长,二氧化碳排放稳定增长,但增速较缓。
④1980年后,碳排放逐渐迎来最高点,其后逐步回落。

英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下降主要靠能效的提高和低碳能源替代。

中国的碳达峰之路

作为全球主要排放国里首个设定碳中和限期的国家,我国推进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,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,难度远大于发达国家。

一是减排力度更大。中国实现碳达峰有两大难点:①能源结构不佳;②经济增速快,所需能源需求量大。


2019年中国能源数据(做成数据图形式)

煤炭消费比重58%
碳排放总量占全球占比29%
人均碳排放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6%

 

经济年均增速5-6%左右
能源需求年均增速约为2%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二是时间跨度更短。2013年以后,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,二氧化碳排放第一次见顶。对比英国自一战后第一个“高峰”经过60年才真正“碳达峰”,中国距离2030年“碳达峰”的目标只有17年,没有“非常规”手段,是不可能做到的。

我国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还未脱钩,碳排放仍处上升期;同时考虑到我国人口数量、经济体量、发展速度以及资源禀赋等客观实际,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将对我国经济结构、产业结构、消费结构、能源结构来说都是重大变革性、系统性需求和挑战。

种树能实现碳中和吗?

单靠种树不能实现碳中和

 

我们知道,要想实现碳中和需要从两方面发力。一方面是从根源上进行碳减排,另一方面则是碳抵消,而种树显然属于后者。

那么问题来了:种树能够抵消多少碳排放呢?

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、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潘家华解释说:植树造林形成碳汇,就可以中和掉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。但是,碳汇产量非常有限,全国森林年度产生的碳汇量不足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,与我国当前化石能源排放超过100亿吨的总量,实在有限。不仅如此,森林碳汇只是短期的,因为这些碳汇最终也会释放到大气。

而同时,以种树实现碳抵消只是一种后发性的补救措施,以森林碳汇来中和生产生活中超额的碳排放。但相对事后抵消,事先减排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更应得到重视。加之我国相对贫乏的森林碳汇产量,基本可以这样断言,单靠种树并不能实现碳中和,其核心可能仍然在于碳减排。扬汤止沸,不如釜底抽薪。

 

碳中和关键:系统性的能源结构调整

尽管二氧化碳排放涉及领域广泛,但是由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源头主要集中在能源领域,因此“牵牛要牵牛鼻子”,走向“碳中和”的主要阻碍就是如何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。换言之,要通过碳减排路径快速走向“碳中和”的目标,就势必要进行系统性的能源结构调整。

BCG根据碳减排模型测算,中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,需在2050年将化石能源消耗降低80%左右。

要想顺利实现这一目标,必须进行系统性的能源革命,减少高碳产业和化石能源依赖,倒逼社会绿色转型,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。
具体地,我们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革新:

躬身入局,拥抱碳中和时代

发展权的争夺

“双碳”的本质是更高质量地可持续发展。

尽管减少碳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符合全人类的利益,但是这一问题具有严重的负外部性。

从《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》以来,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谈判工作就一直处于激烈地博弈之中,碳排放权也逐渐演化为发展权的政治博弈。

“碳中和”对先发国家是一种保护,但对后发国家毫无疑问是一种打压。对于发达国家,后工业化阶段控制碳排放相对容易;但对发展中国家而言,工业化阶段离不开廉价的化石能源。
中国的工业发展已经反复触及到发达国家脆弱的神经底线,再没有任何一个理由比“全球变暖”“环境保护”更有煽动能力,也更加名正言顺。

社会发展转型必然要求

中国为何加入这场“豪赌”?

与其被动接受,不如躬身入局,主动拥抱“碳中和”时代。

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过度的阶段,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拐点显现,城镇化速率放缓,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%,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已然成为逐步与碳“脱钩”的最大底气。

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碳中和是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。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,高碳排、高污染、低能效、低附加值的产业亟需淘汰和优化,改革和创新驱动势在必行。碳中和目标将倒逼能源与经济结构转型,显著促进我国经济环境协调发展,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。

从时间节点来看,“双碳目标”与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相吻合;

本质上来看,“双碳目标”本身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;

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,我国作为二氧化碳排放全球占比28%的大国,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地位不可或缺,从参与者向引领者蜕变,将为世界各国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巨大助力,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巨大贡献,彰显出大国责任担当。对于树立大国形象,提升全球气候治理的话语权有重要意义。

 

COOC中海商务的“双碳”回应

作为中国内地最大单一业权写字楼发展和运营商,COOC中海商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,率先进行绿色低碳写字楼研发与实践。从楼宇绿色认证、到能源数据化精准管控,再到总部基地零碳示范项目实践,着眼于写字楼方方面面进行低碳减排行动,并实现阶段性成效。

即日起,COOC中海商务还将开展“碳达峰”、“碳中和”主题宣传月,更多相关主题的精彩内容将会一一呈现,欢迎留言与我们积极互动。

让我们一起,积极响应双碳目标,携手共创美好未来。